知耕圈子 >> 知耕智汇 >> 知耕智汇9期 |新型植物基蜘蛛丝将商业化;智能机器人用电精准除杂草;巴西批准转基...
知耕智汇9期 |新型植物基蜘蛛丝将商业化;智能机器人用电精准除杂草;巴西批准转基因贪夜蛾商用
栏目:知耕智汇
日期:2022-12-23
浏览量:789
摘要:

头图动图.gif




快报摘要 - Wrap Up


1.png

科|技|突|破  

Science Breakthrough

 Nat Commun:植物基蜘蛛丝制一次性可降解塑料
○ PBJ:植物基因结构变异研究新机遇
○ Nature Plants:引导编辑饱和突变基因定向进化
 Nat Commun:第二个植物热胁迫调节因子
 Nat Commun:记忆机制使植物适应热应激
 Nat Commun:土壤微生物代谢巧克力、葡萄酒多酚

2.png

大|企|业|动|向  

Big Player

 新型超高通量载体测试平台上线丨基因编辑
 新算法使CRISPR基因编辑更精确丨基因编辑
 巴西批准转基因贪夜蛾商用丨转基因
 拉曼光谱+AI检测食用油丨AI检测
 智能机器人用电去除杂草丨数字农业
 美国中西部推广下一代数字农业丨数字农业
 河南小麦示范田打破小麦单产纪录丨育种
 康奈尔农业科技推出啤酒花育种计划丨育种
 星期零上线植物肉速冻“肉包”丨植物肉

3.png

融|资|速|递

Funds & Funding

○ 基因编辑.齐碳科技B轮融资超4亿元
 合成生物学.迪赢生物A轮融资近亿元
○ 药肥.先正达集团将在上交所IPO
 生鲜电商.每日优鲜、叮咚买菜同日递表谋上市

4.png

产 | 业 | 之 | 声

Community Voice

○ 采用生物技术预防粮食安全已陷入僵局丨专家观点

○ 新型量子显微镜可观测生物结构丨科研工具

 碧桂园携手华农大探索无人化农场| 产学研合作

 农科院和阿里巴巴合作智慧育种| 产学研合作

○ 上海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三年方案| 产学研政策

○ 2021年“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申报| 项目申报


01 科|技|突|破

Nat Commun:植物基蜘蛛丝制一次性可降解塑料

图片

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模仿蜘蛛丝的特性,创造了一种聚合物薄膜。这种材料是使用一种新的方法将植物蛋白组装成分子水平上模仿丝绸的材料而制造的。不褪色的"结构"颜色可以添加到聚合物中,也可以用于制造防水涂料。新产品将由剑桥大学分拆公司Xampla进行商业化,该公司开发一次性塑料和微塑料的替代品。该研究结果被发表在Nat Commun杂志上。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1/06/210610091110.htm



PBJ:植物基因结构变异研究新机遇

图片

测序及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带来植物基因结构变异研究新机遇。近日,澳大利亚科研人员在国际学术期刊PBJ上发表了题为“Current status of structural variation studies in plants”的综述。该综述总结了植物SVs的研究现状,探讨了SVs在表型性状中的作用,比较目前技术在SVs研究中的优势,并对SVs研究的未来挑战进行了评估

论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111/pbi.13646



Nature Plants:引导编辑饱和突变的基因定向进化技术

图片

近日,Nature Plants在线发表了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魏鹏程团队题为“Indentification of herbicide resistance OsACC1 mutations via in planta prime-editing-library screening in rice”的研究论文。研究利用水稻芳氧苯氧丙酸类除草剂靶基因OsACC1(乙酰辅酶A羧化酶)为对象,在6个已报道和共线性分析推测的潜在抗性位点上开展方法学研究。通过课题组前期建立的植物Prime editors系统,在RT template中针对单个目标氨基酸编码子引入所有可能的64种NNN碱基组合,从而建立prime editing library-mediated saturation mutagenesis文库饱和替换方法



Nat Commun:第二个植物热胁迫关键调节因子HSFA3

图片

2021年6月8日,德国波茨坦大学Isabel Bäurle团队在Nat Commun发表题为“HeteromericHSFA2/HSFA3 complexes drive transcriptional memory after heat stress in Arabidopsis”的研究工作,发现了HSFA3是HS记忆的第二个关键HSF,它与HSFA2形成异构体复合物,有效地促进转录记忆。这些发现不仅将功能赋予另一个重要的HSF家族成员,而且还提供了关于拟南芥中HSF复合体的体内组成的信息。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1-23786-6



Nat Commun:记忆机制使植物适应热应激

图片

奈良科学技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Nat Commun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发现,植物通过特定的"记忆"机制适应热应激。JUMONJI蛋白质家族可以控制微小热激基因,使植物能够耐热,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热应激。这项研究适用于更广泛的科学领域,了解这一机制有助于在全球变暖条件下维持粮食供应。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1/06/210610091025.htm



Nat Commun:土壤微生物代谢巧克力、葡萄酒多酚

图片

由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副教授凯利·赖特恩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了多酚在土壤微生物群中的作用的新见解。微生物群被称为其复杂性的黑匣子,他们提出了一个新理论,即土壤就像人类肠道一样可以成为生活在那里的微生物的食物来源。研究结果可能颠覆一个长期存在的理论,即在某些情况下,土壤微生物不能获得多酚,因此可以用作碳陷阱,以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这项研究发表在Nat Commun上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1-22765-1



02 大|企|业|动|向

新型超高通量载体测试平台上线丨基因编辑

图片

近日,小熊猫生物推出Ailurus vec平台。A.vec平台集成了一个庞大的E.coli调控元件库,覆盖常用载体模块、天然基因组模块、iGEM元件库、与海量独家设计的调控元件库。目前上线的A.vec1.0包含27万种不同的启动子(promoter),2千多种核糖体结合位点(RBS)和98种精选的高效率终止子(terminator),其排列组合可以产生582亿种不同的表达载体。通过A.vec平台,客户能够快速测试蛋白质在不同载体下的表达量,不仅能够获得更优的蛋白表达方案,还能通过海量数据洞悉不同调控元件对蛋白质表达的影响。



新算法使CRISPR基因编辑更精确丨基因编辑

图片

扬·戈罗德金与朱利亚·科西和克里斯蒂安·安顿的研究小组与罗永伦的研究组合作,以取得新的成果。研究人员通过将自己的数据与公开可用的数据相结合,并结合包括gRNA、DNA 和 CRISPR-Cas9 蛋白之间分子相互作用的知识开发出一种新的方法,使CRISPR基因编辑比传统方法更精确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1/06/210610135608.htm



巴西批准转基因贪夜蛾商用丨转基因

图片

3月9日,巴西国家生物安全委员会批准转基因Friendly草地贪夜蛾的商业化应用,以控制草地贪夜蛾种群的数量,并认为该技术不会对人类和动物健康以及环境产生安全问题。该技术原理是将限制基因(The Self-Limiting Gene)引入雄性草地贪夜蛾体内,一旦雄性与雌性交配,产下的卵将无法继续发育或孵化,以此大幅减少害虫的数量。



拉曼光谱+AI检测食用油丨AI检测

图片

自罗马尼亚国家同位素和分子技术研究与发展研究所拥有一套基于拉曼光谱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建立食用油快速检测方法,不仅实现了掺假的定性检测,而且对掺假量也进行了初步估计。该方法简单,收集食用油拉曼光谱数据并建立训练集,不需要特殊或耗时的预处理,它使用模式识别方法,通过简单的拉曼光谱分析来识别最相关的油类分类模型。



智能机器人用电去除杂草丨数字农业

图片

汤姆(左)和迪克(右)

近期由英国小型机器人公司汤姆、迪克个哈利三款机器人受到关注,公司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品和重型机械的使用,从而清除杂草。该解决方案为:机器人汤姆每天扫描49英亩土地收集数据,然后由"作物护理"机器人迪克,用电击方式去除杂草,最后机器人哈利在无杂草的土壤里种种子。目前公司已筹集了超过700万英镑,到2023年推出其完整的机器人系统,该系统将以每公顷约400英镑的价格提供服务。



美国中西部推广下一代数字农业丨数字农业

图片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网络物理系统计划和美国农业部国家食品与农业研究所(NIFA)最近授予了一项为期5年的奖励计划,将奖励给中西部爱荷华州立大学和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的研究人员700万美元,用以深入推进数字农业的发展。该奖项启动了COALESCE(可持续网络农业系统情境感知学习) 网络物理系统,该系统将专注于农场管理操作,如单个作物层面的感知、建模和决策。通过关注个体层面的作物胁迫因素,农民可以集中他们的资源和注意力来针对性地解决相关问题,以降低劳动力成本及农作物投入物如除草剂、化肥以及水的使用

原文链接:

http://news.agropages.com/News/NewsDetail---39335.htm



河南小麦示范田打破小麦单产纪录丨育种

图片

目前全国麦收已近三成,在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王屯乡周流村高产示范田,专家组对1.15亩小麦新品种“众信麦998”进行实打实收,并按照农业农村部小麦测产验收办法,扣除杂质、水分,测产结果为每亩898.26公斤,比此前全国小麦单产纪录856.9公斤,增加了41.36公斤



康奈尔农业科技推出啤酒花育种计划丨育种

图片

近期,纽约州投资30万美元,为康奈尔农业科技公司的一项新的啤酒花育种计划铺平了道路,该项目将种植和开发纽约啤酒花的招牌品种——选择高产、优选口味和抗病性,以支持该州价值34亿美元的工艺酿造业。该计划将由农业和生命科学学院园艺学教授Larry Smart领导,将整合农业科技的专业知识,帮助该州的啤酒花种植者克服育种和疾病管理挑战。



星期零上线植物肉速冻“肉包”丨植物肉

图片

国产植物肉新消费品牌“星期零”第一款消费端植物肉产品“花花零感包”于今天6月10日在天猫、京东上线。“花花零感包”为植物基速冻植物肉产品,有藤椒马蹄荠菜、蜜汁叉烧、冬阴功、芝士南瓜四种口味。相比同样口味的传统肉包,脂肪含量降低50%。目前,星期零已拥有第4代植物肉技术,产能达5万吨,生产充分模拟牛肉、猪肉、鸡肉、鱼肉等口味的半成品,未来投资建厂的储备产能约50w吨。



03 融|资|速|递

基因编辑.齐碳科技B轮融资超4亿元

图片

6月8日,齐碳科技宣布完成超4亿元B轮融资,由高瓴创投、鼎晖VGC联合领投,博远资本、华盖资本及阳光融汇资本跟投。其推出的国内首台全自主研发的纳米孔基因测序仪计划今年内量产。届时,齐碳科技将成为第四代基因测序技术的国内唯一一家,同时也是全球第二家进入到商业应用阶段的企业,国外垄断基因测序核心技术的局面将被打破。



合成生物学.迪赢生物A轮融资近亿元

图片

近日,国内合成生物学初创上海迪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宣布获得近亿元 A 轮投资,由和玉资本、巢生资本等联合投资,火山石资本继续跟进。公司所筹资金将用于优化其 “新一代”基于微阵列芯片的高通量 DNA 平行合成技术。



药肥.先正达集团将在上交所IPO

图片

6月10日,据彭博社报道,农业科技企业先正达集团将在上交所进行IPO,估值为600亿美元,保荐机构为中金公司和中信证券。先正达是一家瑞士农药生产商,由阿斯利康和诺华两家公司合并旗下农化部门组成,于2016年6月被中国化工集团以430亿美元收购。



生鲜电商.每日优鲜、叮咚买菜同日递表谋上市

图片

6月9日,每日优鲜、叮咚买菜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IPO招股书,分别将于纳斯达克和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在此之前,二者已分别完成10轮、9轮融资。2020年每日优鲜净亏损同比缩小43%、叮咚买菜则同比扩大80%,业绩表现参差不齐,直到2021年第一季度,二者亏损都在收窄。




04 产|业|之|声

采用生物技术预防粮食安全已陷入僵局丨专家观点

图片

一项由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印度的经济学家、植物育种者和植物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的研究称,全球采用生物技术提高作物产量的进程已经停滞。该研究称,目前的农业做法是不可持续的。基因组编辑的重大进展可以提高作物的抗逆性,但这类技术遭到了社会和政府的抵制。同样,植物育种方面的进展也相对缓慢,缺乏基础植物科学方面的全新和变革性创新。基础植物科学的进步和社会对基因组编辑创新的接受之间的差距是巨大而不可缩小的。该研究小组对此表示关注,敦促科学界更加努力地让公众和政府相信采用植物育种技术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和提高作物抗逆性的价值。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360138521000637#!



新型量子显微镜可观测生物结构丨科研工具

图片

在一项重大的科学突破中,昆士兰大学的研究人员创造了一个由量子纠缠驱动的显微镜,可以揭示原本不可能看到的生物结构。这为生物技术的应用铺平了道路,并可能远远超出这一范围,从导航到医学成像等领域。显微镜中的量子纠缠在不破坏细胞的情况下提供了35%的清晰度,使我们能够看到微小的生物结构。



碧桂园农业携手华南农大探索无人化农场| 产学研合作

图片

6月7日,碧桂园农业与华南农业大学签署《海外农业开发项目合作框架协议书》,双方将探索建设“无人化农场”示范基地,打造“种养加贸”于一体的“无人化”现代农业全产业链集群。双方共同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下设科创中心,将就海外农业国别调研、人才培养体系、智慧农业、“无人化”农场、生物育种、食品加工及营养、种养结合及生态循环农业等方面展开合作。



农科院作科所与阿里巴巴合作智慧育种| 产学研合作

图片

6月8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发展基金会、阿里巴巴达摩院共同签署“智慧育种公益项目”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建立生物技术(BT)、信息技术(IT)与智能技术(AT)的深度融合的“智慧育种”平台,打造和培养一支专业化的智慧育种人才队伍,为加快培育作物新品种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上海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三年方案| 产学研政策

图片

6月2日上海市政府正式印发《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2021-2023)》,政策围绕创新要素想企业集聚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国企体制改革激发创新、建立科技成果全周期管理制度、加强技术转移运营建设等四个方面,提出11项重点任务5项保障措施。目标2023年发展100+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汇聚3000+专业技术转移人才。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45pxk9ytlc-egxsmGe6Rgw



2021年“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申报| 项目申报

图片

6月8日,由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承担管理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将进入正式申报书填报阶段。该专项接受网络填报,填报时间为2021年6月8日至2021年7月7日17:00

往期链接


往期推荐



知耕快报 6.8 |越南发酵肉为新型防腐剂提供灵感;基因编辑植物修复炸药污染土壤;新型光伏设备田间驱赶乌鸦

知耕快报 6.4 | 新型生物基过滤膜高效过滤病毒;新科技3秒钟实现冻融肉鉴别;小麦+冰草杂交 产量提升10%

知耕快报 6.1 | 低氮土壤加速植物开花;面部大数据识别猪牛心情;世界首款无乳糖微藻基牛奶替代品

知耕快报5.28|世界最小的农业AI机器人问世;藻类基因注入重塑视觉神经;美国气候智能农业战略发布

知耕快报5.25|斯坦福科学家发现全新分子糖RNA;新型植物机器人可监测植物健康;新型水稻香米味的玉米新种质

图片
关注公众号
扫码关注知耕公众号
知耕TechCube
添加微信
扫码添加知耕菌微信
TechCube
联系人:知耕菌 | 联系电话:13524693078 | 通讯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OFFICE PARK金海园2号楼
邮箱:shzg@tech-cube.com.cn
联系客服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