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耕智汇#合成生物#酶工程#无细胞合成#生物信息
快报摘要 - Wrap Up
科|技|突|破
Science Breakthrough
Nature:利用 AI 辅助工程开发 50℃ 反应温度最优 PET 解聚酶|酶工程
Nat Comm:一锅多组法高效率实现木质素合成抗癌药物|合成生物
Nature Genetics:燕麦基因组揭示六倍体栽培燕麦的起源与进化|基因组学
PBJ:植物配体-受体互作对的综合数据库PlantPhoneDB|生物信息
Cell Chemical Biology:基于无细胞合成系统制造噬菌体|无细胞合成
Nature Biotechnology:生物技术企业规划部署自数字化平台 5 步指南|AI技术
Science:单一基因可使水稻显著增产 30% 以上|功能基因
大|企|业|动|向
Big Player
武汉睿嘉康联合华恒生物推动生物质大宗醇酸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化
BSF Enterprise 拟生产英国首个 100% 实验室培育肉
Genomatica 完成植物基尼龙-6 的首次商业化生产
MycoWorks 推出首款采用其旗舰菌丝体材料 Reishi™
Ginkgo Bioworks 与住友化学在美容和个护行业开展最新合作
Avantium 与 嘉士伯 Carlsberg 签署 PEF 承购协议
生合万物获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皂苷合成相关专利的转让
融|资|速|递
Funds & Funding
中农立华拟出资 2700 万元收购中农种业 18% 股权
Moolec Science 与 LightJump 合并拟纳斯达克上市
Ginkgo 子公司 Arcaea 收购 Gadusol Laboratories 推动天然防晒成分技术商业化
产 | 业 | 之 | 声
Community Voice
中国农科院等三方在海南共建国际育种中心
01 科|技|突|破
Nature:利用 AI 辅助工程开发 50℃ 反应温度最优 PET 解聚酶|酶工程
要解决塑料污染问题,就必须发展塑料的循环经济,开发经济有效的塑料回收技术。美国得克萨斯州大学研究团队结合酶工程技术和人工智能,改造出一系列 PET 塑料解聚酶,借此开发出一种能对常见 PET 塑料废弃物、进行高效且完全降解的解聚酶。同时,该团队也在开发能将 PET 降解产物、转换为高附加值产品的工程菌株,以实现“变废为宝”即高值化生物转换塑料降解物。另一方面,其也将致力于利用 FAST-PETase 开发处理环境塑料垃圾的生物修复技术。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2-04599-z
Nat Comm:一锅多组法高效率实现木质素合成抗癌药物|合成生物
生物质是地球上最重要最丰富的可再生碳资源,可作为燃料提供热能或电能,但是其工业应用仍面临障碍。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团队开发了一种从木质素 β-O-4 模型化合物合成嘧啶的可持续通用方法,该方法特点是无需过渡金属催化、无需外部氧化剂/还原剂、由 NaOH 通过高效的一锅多组分级联反应(同一体系中连续进行多个单元反应)介导。该过程可以合成一种重要的海洋生物碱 Meridianin,转化率高达 70%,表明了木质素应用于药物合成的可行性。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2-30815-5
Nature Genetics:燕麦基因组揭示六倍体栽培燕麦的起源与进化|基因组学
栽培燕麦具有多倍体植物的显著优势,在应对粮食安全挑战中可以发挥其独特作用。国家燕麦研究团队研究发布了栽培六倍体裸燕麦及其二倍体和四倍体祖先的参考基因组,并进一步选择能代表燕麦属现存所有基因组类型的二倍体、四倍体和六倍体材料结合全基因测序、叶绿体基因组和转录组分析,深入探究六倍体燕麦的起源与亚基因组进化。 在此研究中,团队明确了六倍体燕麦 21 条染色体的A、C 和 D 亚基因组归属,完成了六倍体的染色体组装、挂载和注释,获得了燕麦染色体级别的高质量参考基因组。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8-022-01127-7
PBJ:植物配体-受体互作对的综合数据库PlantPhoneDB|生物信息
配体-受体互作在协调细胞功能以维持植物生长发育和环境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厦门大学研究团队通过对植物已知配体-受体互作进行文本挖掘和多个蛋白质互作数据库进行整合,建立了一个植物配体-受体互作对的综合数据库—PlantPhoneDB。该数据库收录了拟南芥、水稻、番茄、玉米和杨树 5 个物种的配体-受体互作对。除此之外,还收集了这 5 个物种 15 个组织的 29 份单细胞数据的信息,并开发相应的 R 包 PlantPhoneDB 用于解码细胞通讯的复杂调控网络,提供多个可视化功能。
原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111/pbi.13893
Cell Chemical Biology: 基于无细胞合成系统制造噬菌体|无细胞合成
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噬菌体是细菌的天然克星,科学家正在研究并使用其制造新型药物。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将基于大肠杆菌的细胞提取物、缓冲液和代谢物的无细胞系统与纯化的噬菌体 DNA 混合,从而组装出功能性噬菌体,并将这种方法命名为 phactory, 质谱分析显示完全组装和功能性噬菌体在 60 分钟后首次出现。该无细胞生产方法无需培养特定的细菌即可生产噬菌体,并且允许对其进行快速调整以便用于疾病治疗。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chembiol.2022.06.003
Nature Biotechnology:生物技术企业规划部署自数字化平台 5 步指南|AI技术
对于大多数的生物技术企业而言,研发自动化和数字化解决方案能带来减少时间,降低成本,简化流程等好处。生命科学研发云平台公司 Synthace的研究人员分享了一个 5 步指南,来帮助生物技术企业的研发团队规划部署其自身的数字化平台。数字化研发平台具有足够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更深层次的人工智能及需要新技术的推广,通过一个简单、标准化的框架来开发和实施数字化计划,将能减少使用和扩展自动化过程当中的阻力。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7-022-01309-y
Science:单一基因可使水稻显著增产 30% 以上|功能基因
据研究表明,全球约 24~39% 的玉米、水稻、小麦以及大豆种植区域单产处于停滞不前甚至下降的态势。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周文彬团队在水稻中发现的高产基因(OsDREB1C),能够同时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可提高作物产量 30% 以上。改研究打破长期存在于农业生产中“高产”与“早熟”之间的矛盾,同时 OsDREB1C 基因在不同作物中的保守性功能使其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与发展潜力,对推动农业可持续集约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bi8455
02 大|企|业|动|向
武汉睿嘉康联合华恒生物推动生物质大宗醇酸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化
合成生物制造企业武汉睿嘉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国内合成生物学上市公司安徽华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安徽合肥华恒生物总部正式签署合作协议暨增资入股协议。睿嘉康专注于利用多种非粮生物质原料实现大宗醇酸合成生物制造。此次合作,将整合睿嘉康工业菌株改造技术及华恒生物在生产与市场端的优势,共同推动以非粮废弃生物质为原料的大宗醇酸产品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化落地。睿嘉康专注于利用多种非粮生物质原料实现大宗醇酸合成生物制造。
BSF Enterprise 拟生产英国首个 100% 实验室培育肉
7 月 18 日,BSF Enterprise 发布公告表示其有望在今年生产出英国首个 100% 实验室培育的肉类,实验室培育的肉类细胞类型已经准备好纳入组织生产系统,同时公司成功收购的 3D Bio-Tissues Limited 实验室生产能力增加了一倍多。BSF Enterprise 提供每月生产 3000 升 3D Bio-Tissues Limited 的 City-mix 的能力,这是一种无动物细胞生长剂,用于培养皮肤、肌肉和脂肪细胞,用于实验室生长的肉类和皮革生产。
Genomatica 完成植物基尼龙-6 的首次商业化生产
可持续发展领导者 Genomatica 以及长期合作者 Aquafil 成功完成了基于植物的尼龙-6 的首次示范规模生产。这种材料旨在重塑价值 220 亿美元的尼龙行业,使品牌能够满足消费者对可持续日常材料的需求,从服装到汽车零件再到地毯。Genomatica 和 Aquafil 已经生产了第一批几吨植物基尼龙-6 结构单元己内酰胺,并将其转化为尼龙-6 聚合物,目前正在对其进行改造,以评估尼龙应用,如纺织和地毯用纱线和工程塑料,作为欧洲示范生产的预商业化数量的一部分。
MycoWorks 推出首款采用其旗舰菌丝体材料 Reishi™
7 月 18 日 ,生物材料创新者 MycoWorks 宣布推出首款采用其旗舰菌丝体材料 Reishi™ 制成的时尚单品——豪华制帽商 Nick Fouquet 的 Reishi™ 系列Reishi™ 牛肝菌、鸡腿草和羊肚菌帽子,现已在 NickFouquet.com 上限量发售。这是世界上首个无塑料的菌丝体皮革替代品,MycoWorks致力于将新的菌丝体生长材料推向世界。其利用 Fine Mycelium 专利技术、先进的制造平台和材料科学的突破对菌丝体进行工程设计,以形成其专有的、互锁的细胞结构,获得无与伦比的强度和耐用性。
Ginkgo Bioworks 与住友化学在美容和个护行业开展最新合作
7 月 18 日, Ginkgo Bioworks 宣布与住友化学签署一项合作计划。通过此次合作,住友化学将利用 Ginkgo Bioworks 广泛的代码库和生物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可持续的方式生产分子并用于广泛行业的产品中。双方的目标是通过提供一种不含动物和更可持续的成分来创造能够为消费者带来显着利益的产品。这一最新项目的目标分子计划用于个人护理和化妆品行业。2021 年双方也建立合作关系,专注于为广泛的住友化学产品组合生产选定分子的生物基产品,其中包括从个人护理和化妆品到农业和制药以及化学品的产品工业产品等等。
Avantium 与嘉士伯 Carlsberg 签署 PEF 承购协议
世界第四大酿酒集团嘉士伯与生物基领先企业 Avantium 宣布在 PEF 商业化领域迈出下一步。双方已经签署了一项有条件的承购协议,以确保 Avantium 的 FDCA 旗舰工厂的 100% 植物基、可回收和高性能聚合物 PEF 的生产数量,并计划在 2024 年启动。嘉士伯将 PEF 树脂用于各种包装应用,包括其纤维瓶——生物基和完全可回收的啤酒瓶。嘉士伯还推出了其最新的纤维瓶的试验,其中包含由 Avantium 目前的试验工厂生产的 PEF 内层。
生合万物获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皂苷合成相关专利的转让
生合万物(苏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第三方专利资产评估、上海技术交易所公开挂牌交易,从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获得了 13 组共 33 项与皂苷合成相关专利的转让,其中 15 个化合物的发酵产率已经达到了产业化水平。生合万物致力于研发全球领先的天然产物合成生物技术,团队针对稀有人参皂苷和淫羊藿素等天然化合物率先形成了从生物合成路线探索、合成元件挖掘表征、细胞工厂 One-Port 合成到元件途径优化和产物产量提高的合成生物学创新链。未来将结合大数据及团队前期建设的生物元件与数据库并引入 AI 技术,打造元件的理性设计和细胞工厂的自动化铸造技术,建设全球领先的天然产物合成生物学技术平台。
03 融|资|速|递
中农立华拟出资 2700 万元收购中农种业 18% 股权
7 月 14 日,中农立华公告计划以 2700 万元收购控股股东中农集团持有的中农集团种业控股有限公司 18%股权。中农立华介绍,中农立华一直从事农药产品的经营,近年来销售业绩快速增长,为保持长期持续的发展动力,需要在围绕主业的基础上,不断扩充经营范围。中农种业具有良好的硬件基础和规模优势,投资中农种业可实现产业链的延伸,打造“种子+农药”协同发展的商业模式,完善作物健康解决方案,提升为农服务水平,助力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
Moolec Science 与SPAC LightJump 合并拟纳斯达克上市
英国动物蛋白分子农业的食品配料企业 Moolec Science 与特殊目的收购公司 (SPAC) LightJump 合并,合并完成后,预计新公司将在纳斯达克上市,并将成为分子农业食品技术领域的首个上市公司。Moolec Science 目前专注于混合开发,利用植物作为生产工厂生产动物蛋白,其分子技术已获得专利并已为植物乳制品成分和 GLA 油两种产品获得监管批准。Moolec Science 可以在任何种子作物中完成动物蛋白的合成,生产的蛋白质与消费者接受的传统食品替代品所必需的特定功能相一致。
Ginkgo 子公司 Arcaea 收购 Gadusol Laboratories推动天然防晒成分技术商业化
2022 年 7 月 20 日,合成生物学平台型上市企业 Ginkgo Bioworks 子公司 Arcaea 宣布收购 Gadusol Laboratories,通过此次收购,Arcaea 将获得后者基于合成生物技术的天然防晒成分新技术,并加速该分子生产和商业化。Arcaea 是一家专注于美容护理成分的生物技术公司,Gadusol Laboratories 是一家利用合成生物技术从事天然产物研发的生物技术公司,双方的结合将深度解锁利用合成生物学来探索生命中天然分子的价值。
04 产|业|之|声
中国农科院等三方在海南共建国际育种中心
7 月 14 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与国际水稻研究所、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在三亚市崖州湾科技城举行签约仪式,就共建国际育种中心达成合作意向。三方将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共建国际育种中心,利用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以及三亚农业育种“加速器”两大优势,有效整合育种研究资源,进一步推动育种科研创新国际化。该中心将建设成为国际交流和能力建设的重要基地,助力海南打造国际育种研究和成果转化中心。
往期链接
知耕快报68期 | 基因编辑抗病绿肉番茄;安琪酵母微构工场设立微琪生物;Tropic Biosciences获3500万美元融资
知耕快报67期|高效核糖核蛋白DNA-free基因编辑体系;CJ BIO开发微生物刺激剂;黎拓生物获数千万元首轮种子融资
知耕快报66期 | 全球首个冰川微生物数据库;Amyris启动首个精准发酵新工厂;通用生物获亿元 Pre-IPO 轮融资
知耕快报65期 | 新型基因编辑方法CRISPR-Csm;巴斯夫发布农业创新未来十年展望规划;摩珈生物获逾8千万美元B轮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