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耕智汇#微生物#计算生物#基因编辑#合成生物
快报摘要 - Wrap Up
科|技|突|破
Science Breakthrough
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无外源DNA基因编辑克隆猪 | 基因编辑
Genome Biology:基于遗传育种开发的目标导向优选技术 | 计算生物
Nature Communications:首次发现DNA甲基化对于拟南芥生存非必需 | 基因修饰
Nature Plants:野生大豆高精度基因组图谱填补大豆属泛基因组空白 | 基因组测序
iMeta:跨平台可交互的微生物组分析套件PMS | 微生物测序
aBIOTECH: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快速产生大豆抗炸荚性状 | 基因编辑
Front. Microbiol:基于微藻的绿色生物制造 | 合成生物
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天然化合物降低尿酸水平、缓解高尿酸血症 | 功能性成分
Nature: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基因表达 | AI设计
大|企|业|动|向
Big Player
丰乐种业拟控股天豫兴禾
生物技术公司 AUM LifeTech合作开发基于RNAi的下一代除草剂
碳捕获和转化创新公司 LanzaTech拟SPAC上市
旭化成与美国生物合成公司Genomatica达成合作生产生物基己二胺
植物肉巨头 Impossible Foods状告Ginkgo旗下初创专利侵权
远大控股拟以5000万元受让一项生物农药科技成果
Ajinomoto公司宣布与细胞肉公司SuperMeat建立新合作
人工智能植物营养素公司Brightseed发现可用于治疗脂肪肝的植物化学物质
Bioceres Crop Solutions和Marrone Bio合并打造可持续农业解决方案
Mars向HudsonAlpha提供资金开发耐旱、低黄曲霉毒素的作物
Biotech Hudson River Biotechnology 申请针对作物护理产品和生物制品的定向递送专利
巴西 Embrapa 开发基因编辑甘蔗
融|资|速|递
Funds & Funding
食品初创公司mori获5000万美元融资
合成生物学公司Colossal获6000万美元A轮融资
气体发酵技术开发商Arkeon Biotechnologies获650多万欧元种子轮融资
农业科技初创公司Clean Crop Technologies获600万美元A轮融资
合成生物公司Mi Terro获15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
微藻基产品研发生产商德默特获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微生物基因改造服务商芝诺科技获超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合成生物学企业态创生物获过亿美元A+轮融资
全链路合成生物研发商森瑞斯获近亿人民币A轮融资
产 | 业 | 之 | 声
Community Voice
楚雄州聚力打造植物蛋白产业基地
拉丁美洲接受基因编辑使美洲成为农业创新全球领导者
英国议会批准基因编辑技术田间试验促进作物研究
01 科|技|突|破
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无外源DNA基因编辑克隆猪 | 基因编辑
在农业和医学等领域基因编辑猪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在制备过程中仍存在改进的方面,体细胞克隆基因编辑技术是目前动物生物育种和医学模型研发的主流技术。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李奎团队于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发表了一项研究,该研究开发了一种名为报告RNA富集的双引导RNA核蛋白(RE-DSRNP)的高效编辑技术体系,可用于快速制备无外源DNA基因编辑克隆猪,并利用该体系成功获得了WIP1基因编辑的雄性繁殖障碍模型猪。研究显示,RE-DSRNP体系将显著降低脱靶和非预期效应,大大提高效率并缩短制备时间,预计将推动猪和其他大动物的生物育种和医学模型研发进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原文链接: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1427-021-2058-2
Genome Biology:基于遗传育种开发的目标导向优选技术 | 计算生物
未来粮食供应问题亟待育种技术转型缓解,但是作物育种中不同性状往往存在连锁累赘,DNA分子画像技术是近年来在人类医学、遗传学和罪案调查领域热门应用的机器学习技术,通过全基因组DNA序列信息,建立机器学习模型,可整体性预测物理外观特征。2022年3月15日,华中农大玉米团队于Genome Biology发表研究,该研究基于一个结合遗传研究和育种应用设计的包含5820份杂交种的玉米非完全双列杂交群体,开发了一套基于理想目标材料识别的机器学习算法:目标导向的优选技术(TOP)。该算法可整合组学数据实现多个性状的协同选择,在保证育种目标整体一致的基础上,特定性状实现更优,为作物智能设计育种提供了技术支撑。
原文链接:
https://genomebiology.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3059-022-02650-w
Nature Communications:首次发现DNA甲基化对于拟南芥生存非必需 | 基因修饰
DNA甲基化对防御入侵核酸和维持基因组完整性的贡献是无可争议的,但是对这种表观遗传标记在全基因组基因调控和植物发育控制中的参与程度的理解仍旧不完整。2022年3月14日,南方科技大学朱健康团队于Nature Communications 发表研究,该研究敲除拟南芥中所有五种已知的DNA甲基转移酶,生成无DNA甲基化的植物。这个五重突变体表现出一系列发育缺陷,明确表明DNA甲基化对植物发育的多个方面至关重要。该研究表明CG甲基化和非CG甲基化是大量生物过程所必需的,包括核内复制、细胞死亡、开花、毛状体形态、脉管系统和分生组织发育以及根细胞命运等的确定,并发现DNA甲基化对基因表达和转座因子的抑制具有强烈的剂量依赖性影响。该研究结果扩展了关于DNA甲基化对植物基因表达和发育重要性的知识,并为未来研究该表观遗传标记对特定生物过程的贡献建立了框架。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2-28940-2
Nature Plants:野生大豆高精度基因组图谱填补大豆属泛基因组空白 | 基因组测序
大豆是重要的粮油饲兼用作物,近年来我国大豆严重依赖进口,对我国粮食安全产生威胁,其种质育种和改良工作迫在眉睫,大豆的基因组更需要清楚。2022年3月15日,山东农业大学张大健团队于Nature Plants发表研究,该团队首次获得了多年生野生大豆(大豆Glycine亚属)的高精度基因组图谱,填补了大豆属泛基因组的空白,解析了大豆进化历程,并证实在进化过程中丢失了~70%的基因位点,高效准确挖掘了大豆基因组的结构变异,拓宽了大豆分子育种可利用的基因资源,为大豆遗传基础解析、驯化性状调控基因挖掘及种质创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38/s41477-022-01102-4
iMeta:跨平台可交互的微生物组分析套件PMS | 微生物测序
测序通量的提高和测序成本的降低为微生物组研究实验提供极大地方便,想要解读隐藏在微生物组大数据下的生物模式,优秀的生物信息工具至关重。2022年3月6日,青岛大学苏晓泉研究团队于iMeta发表研究,研究团队开发了一个用于快速和全面的微生物组数据分析、可视化和注释的可交互软件套件Parallel-Meta Suite(PMS)。PMS采用了最先进的算法,涵盖序列微生物组数据物种与功能解析、统计分析、可视化等一系列流程,并具有友好的图形界面,可以满足各种用户的分析需求。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imt2.1
aBIOTECH: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快速产生大豆抗炸荚性状 | 基因编辑
炸荚是大豆驯化育种中的负选择性状,会对大豆的产量造成严重损失。近日,福建农林大学关跃峰教授团队于aBIOTECH在线发表研究,报道了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大豆主推品种中快速产生抗炸荚性状的方法。本研究展示了运用基因编辑技术快速改良主推品种,去除不良性状的“基因疗法”潜力。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7/s42994-022-00071-8
Front. Microbiol:基于微藻的绿色生物制造 | 合成生物
21世纪初合成生物学推动了新型的生物制造产业发展,与其他底盘细胞相比,基于微藻的合成生物学和生物制造在固碳减排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日,河南大学研究团队于Front. Microbiol发表研究,研究基于微藻的培养转化提出基因/基因组编辑技术的系统建立是前提,深入了解代谢流及其调控是基础,生物质和产量决定可行性。研究表明发展以微藻为基础的绿色生物制造产业,有望解决当前能源危机和化工产品不可持续生产的问题,同时缓解温室效应。
原文链接:
10.3389/fmicb.2022.832097
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天然化合物降低尿酸水平、缓解高尿酸血症 | 功能性成分
近年来,我国与血清尿酸(UA)高有关的疾病(痛风、肾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来自食物和其他植物的天然化合物具有降低尿酸的特性。2022年3月5日,浙江工业大学邵平团队联合美国罗格斯大学及浙江省人民医院于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发表研究,研究介绍了天然化合物降低尿酸水平缓解高尿酸血症的分子机制及应用进展。文章综述了嘌呤的内源性(生物合成)和膳食来源,以及导致高尿酸血症的尿酸代谢异常的机理,重点讨论了天然化合物在降低血尿酸方面的潜在活性以及所涉及的分子机制。最后提出了一种预防高尿酸血症的饮食建议,并为未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方向。
参考文献
https://doi.org/10.1016/j.tifs.2022.03.002
Nature: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基因表达 | AI设计
非编码DNA占人体细胞的99%,且会产生突变,增加常见疾病的患病几率。因此需要快速预测基因表达产生的影响。近日,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于Nature发表研究,构建了一个神经网络模型来预测基因表达,通过在酵母中输入上百万个完全随机的非编码DNA序列组成的数据集训练模型,来观察每一个随机序列是如何影响基因表达的。研究结果表明,神经网络非常准确地预测了每个启动子序列驱动基因表达的程度。最后,研究人员又合成了500个这些序列,并测量了它们驱动YFP表达的能力。结果表明计算机模拟的序列确实可以驱动非常高和非常低的表达。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4506-6
02 大|企|业|动|向
丰乐种业拟控股天豫兴禾
为加快农业科技“卡脖子”技术攻关,率先跻身生物育种技术领域,掌握种业研发前沿核心技术,促进种业发展。2022年3月14日晚,丰乐种业公告称,公司与四川天豫兴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天豫兴禾)及其股东签订《关于四川天豫兴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之增资及股权转让协议》,上市公司以现金出资人民币2700万元对天豫兴禾进行增资,获得标的公司450万股;同时,以现金900万元受让原股东150万股。完成上述投资后,丰乐种业共计持有天豫兴禾600万股,占其股权比例为35.58%。丰乐种业介绍,天豫兴禾是一家由美籍华人科学家胥南飞回国后领衔创办的农业高科技公司,专注于生物育种领域,为农业打造创新型新性状,包括抗除草剂(功能基因)、抗病、高产等方面的独特创新型性状,目前已经获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两项重大关键核心技术——细胞进化抗硝磺草酮水稻和基因超进化自优育种抗草甘膦水稻。
生物技术公司 AUM LifeTech合作开发基于RNAi的下一代除草剂
杂草对农作物具有直接威胁,还极易产生强大的抗药性,其进化适应力推动了除草剂和抗除草剂作物的发展和抗性管理策略的升级迭代。近日,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杂草研究实验室的 Todd Gaines 副教授正在与生物技术公司AUM LifeTech合作,研究 RNAi 在杂草控制上的应用和方法。依托AUM LifeTech的技术平台,Todd Gaines 将开发反义RNA为分子工具,将其导入杂草植物的细胞,asRNA靶向细胞内原有的单链RNA,从而形成dsRNA,开启RNA干扰过程。AUM LifeTech是一家总部位于费城的生物技术公司,在基因沉默和调控领域拥有革命性的核酸平台,利用 RNAi寻求治疗基因相关疾病的方法。
碳捕获和转化创新公司 LanzaTech拟SPAC上市
2022年3 月 8 日,长期专注于碳捕获和转化(CCT)的创新公司 LanzaTech NZ Inc.(LanzaTech)和特殊目的收购公司 AMCI Acquisition Corp. II(AMCI)共同宣布,双方已同意通过一项企业合并交易。交易完成后,合并的公司将更名为LanzaTech Global Inc.,估值为22亿美元,或将于2022年第三季度以SPAC的方式登陆纳斯达克,一旦上市成功,LanzaTech将成为基于合成生物学技术从事碳捕获和转化(CCT)的全球第一股。LanzaTech于2005年在新西兰成立,其将专有的微生物技术与合成生物学结合,将废碳转化为可持续燃料、织物、包装等工业用品。
旭化成与美国生物合成公司Genomatica达成合作生产生物基己二胺
近日,多元化的日本跨国公司旭化成宣布与美国合成生物公司Genomatica就基于生物质原料的己二胺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旭化成是亚洲唯一一家拥有从原材料到树脂化合物完全一体化生产的聚酰胺66制造商,使用化石燃料衍生的HMD作为中间体生产一种具有出色的耐热性和刚性的工程塑料Leona™聚酰胺66,并被广泛用于汽车和电子应用中的塑料部件,以及安全气囊织物的纱线。美国生物合成明星企业Genomatica拥有PBAT上游单体生物基BDO的生产技术,并通过生物制造生产出了全球首吨尼龙6的前体,生物基己内酰胺。本次生物基己二胺的成功产出更加证明了生物制造的巨大潜力。
植物肉巨头 Impossible Foods状告Ginkgo旗下初创专利侵权
近日,美国植物肉巨头Impossible Foods在特拉华州联邦法院起诉总部位于波士顿的初创公司Motif Foodworks,指控其用牛肌红蛋白制成的植物性牛肉仿制品侵犯其一项专利。Impossible Foods 要求法院禁止 Motif Foodworks销售涉嫌侵权的产品,并索求数额不详的赔偿。Impossible Foods是一家由斯坦福大学教授Patrick O. Brown创立的食品技术公司,致力于利用植物开发更加美味、更加健康、更可持续的肉制品和奶制品。Motif Foodworks是由生物技术独角兽Ginkgo Bioworks启动的一个新衍生项目,利用Ginkgo Bioworks强大的合成生物平台能力对肉类风味分子等进行研发与生产,主要开发可用作肉类和奶制品替代品的蛋白质。
远大控股拟以5000万元受让一项生物农药科技成果
近日,远大控股公告称,公司董事会于2022年3月11日审议通过了《关于受让生物农药科技成果的议案》。同意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远大生科植物保护(上海)有限公司受让一项生物农药科技成果,受让价款总额为5000万元。远大生科植物保护(上海)有限公司尚未与交易对方签署该项生物农药科技成果的转让协议,协议最终能否签署尚存在不确定性。同日审议通过的还有一项《关于全资子公司Grand Oils & Foods (Singapore) Pte. Ltd.在迪拜出资设立全资子公司的议案》。同意公司的全资子公司Grand Oils & Foods (Singapore) Pte. Ltd.根据业务发展需要以自有资金出资200万美元在迪拜设立全资子公司Grand Oils & Foods (Dubai) LLC.(暂定名,以最终注册为准)。
Ajinomoto公司宣布与细胞肉公司SuperMeat建立新合作
2022年3月9日,Ajinomoto公司宣布与细胞肉公司SuperMeat建立新的战略伙伴关系,为细胞肉行业建立一个商业上可行的供应链平台。此外,Ajinomoto将投资SuperMeat,作为其企业风险投资项目之一。Ajinomoto将通过结合SuperMeat公司在细胞肉方面的技术和专业知识,以及Ajinomoto公司在生物技术领域和发酵方面的专有研发技术,努力解决世界上正在发生的食品和健康问题。该合作是Ajinomoto公司2020-2025年中期管理计划的一部分,目的是成为食品和健康问题的解决方案提供者。
人工智能植物营养素公司Brightseed发现可用于治疗脂肪肝的植物化学物质
近日,美国人工智能(AI)植物营养素企业Brightseed利用人工智能驱动的物质发现平台在废弃的工业大麻种壳中发现了可用于治疗脂肪肝的植物化学物质。Hampton Creek前研发主管Jim Flatt于2017年创立Brightseed,总部位于美国加州旧金山,这家初创企业是一家生物技术公司,以人工智能为特色,可以揭示隐藏在自然界中的强大化合物。公司通过激活人与植物之间的联系,创造一个更健康的未来。
Bioceres Crop Solutions和Marrone Bio合并打造可持续农业解决方案
近日,Bioceres Crop Solutions Corp.(Bioceres)和 Marrone Bio Innovations, Inc.(MBI)宣布已达成最终协议,将两家公司合并为全股票交易。此次交易将Bioceres在生物营养和种子护理产品方面的专业知识与MBI在生物作物保护和植物健康解决方案开发方面的领导地位相结合,打造可持续农业解决方案开发和商业化的全球领导者。合并后的公司将拥有多元化的客户群、产品组合和覆盖广泛作物的地理范围,定位于服务于生物还原和化学农业投入物替代所带来的巨大市场机会,研发管线中的主要产品包括Bioceres在小麦和大豆中的HB4抗旱计划以及MBI在生物除草剂方面的突破性研究。
Mars向HudsonAlpha提供资金开发耐旱、低黄曲霉毒素的作物
近日,HudsonAlpha生物技术研究所宣布已与玛氏箭牌公司建立新的合作关系。HudsonAlpha生物技术研究所是一家致力于开发和应用科学进步到健康、农业、学习和商业化的非营利机构。玛氏箭牌是玛氏旗下的一个部门,也是世界上一些最受欢迎的零食制造商。在Mars的支持下,HudsonAlpha研究所研究员Josh Clevenger博士将致力于创造更可持续的作物,使用更少的水和更少的杀虫剂,促进再生农业和更安全、更耐用的收割解决方案。在新的合作项目中,Clevenger和Mars的团队旨在解决两个相关的作物问题:黄曲霉毒素和耐旱性。
Biotech Hudson River Biotechnology 申请针对作物护理产品和生物制品的定向递送专利
近日,Hudson River Biotechnology (HRB) 与 Sphera Encapsulation (SE) 开发了一种用于作物投入的有针对性的、可生物降解的颗粒Plentrance™,它可以独特地穿透植物细胞壁并在植物细胞内运送货物。Plentrance™提高了作物投入的生物利用度,因此活性成分在正确的时间被送到正确的地方。新的专利申请描述了一种封装生物化合物的方法、所得颗粒的组合物及其应用。借助这项技术,HRB扩展了其智能输送系统的产品组合,包括定制的纳米颗粒,可以提高农用化学品的功效,通过HRB的Plentrance™颗粒进行输送与生态农业兼容,可减少浪费减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压力。
巴西 Embrapa 开发基因编辑甘蔗
巴西Embrapa Agroenergy的科学家开发了被认为是非转基因的基因编辑甘蔗(通过无DNA基因组编辑),根据国家生物安全技术委员会 (CTNBio) 的决议,Cana Flex I 和 Cana Flex II 是使用 CRISPR 技术创建的,被认为是非转基因(无DNA)。尽管转基因仍然是解决农业中众多问题和增加物种价值的重要策略,但使用CRISPR等技术进行的基因组编辑可以更精确、更快地操纵DNA,与转基因相比,经济实惠。
03 融|资|速|递
食品初创公司mori获5000万美元融资
丝素蛋白保护层可以锁住食物的水分,防止食物变干,同时隔绝空气,起到抗氧化的作用,使食物的营养素和维生素不会丧失,还能抑制细菌、霉菌的生长,延缓食物的变质速度。近日,美国食品初创公司mori获得5000万美元的融资,该公司利用丝素蛋白为保鲜剂,延长各类食品的保质期,包括水果、蔬菜、肉类和海鲜等。Mori公司成立于2016年,Mori公司的目标是利用丝素蛋白打造防护性的涂层产品,减少食物的浪费,并建立更可持续的食品供应链,其产品可以应用到农产品生产的洗涤、运输、货架保存等多个环节。
合成生物学公司Colossal获6000万美元A轮融资
2022年3月9日,合成生物学公司Colossal Biosciences宣布完成了6000 万美元的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绿色风险投资公司At One Ventures和亿万富翁Thomas Tull(Tulco LLC的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领投。Colossal 由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遗传学家George Church和科技创业者 Ben Lamm等人创立,截止目前,该公司的总融资金额达到了7500万美元。Colossal正在开发繁殖技术有助于推进将猛犸象重新引入北极地区,同时对所有哺乳动物都有积极意义,并能更深刻地理解关键物种的进化变化。
气体发酵技术开发商Arkeon Biotechnologies获650多万欧元种子轮融资
近日,气体发酵技术开发商Arkeon Biotechnologies宣布完成650多万欧元种子轮融资,投资者包括Square One Foods、Synthesis Capital 和 ReGen Ventures。新的资金将用于扩大生产水平、工艺工程和产品开发。Arkeon是世界上第一家将气体发酵技术与古细菌结合起来用于食品应用的公司,该公司的专利技术在一个生产步骤中生产出人类饮食所需的所有20种氨基酸。更重要的是,该技术完全独立于农业用地,并且有能力直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食品成分。由于气体发酵过程中消耗的二氧化碳多于产生的二氧化碳,Arkeon的产品将是负碳可定制的产品,不含转基因,并可用作植物性食品、营养品、饮料、培养的肉类细胞培养基等的清洁标签成分。
农业科技初创公司Clean Crop Technologies获600万美元A轮融资
近日,美国农业科技初创公司 Clean Crop Technologies 完成了600万美元A轮融资,该融资由ReGen Ventures、Trailhead Capital 和 MassMutual Catalyst Fund牵头,本轮融资将使Clean Crop Technologies继续在整个供应链中扩展其核心技术并将其商业化。Clean Crop Technologies成立于2019年,位于马萨诸塞州西部,这家公司利用电力使食物种植脱碳,其尖端的高压催化剂技术还可以提高产量、提高食品安全并减少包括坚果、种子、水果和蔬菜、肉类和海鲜等类别的食物浪费。
合成生物公司Mi Terro获15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
近日,美国合成生物公司Mi Terro已完成来自Astanor Ventures和其他公司的15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将用于扩大生产规模、扩大团队并研究其技术的新应用:将塑料废物转化为蛋白质。据悉,Mi Terro开发的技术不仅能够使其将农业废弃物升级为食品包装和纺织纤维,还能使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蛋白质水平上将食物垃圾转化为生物基材料。此外,该公司还与百威英博和联合利华签署了付费试点协议,将生产由啤酒废料制成的洗涤剂等。
微藻基产品研发生产商德默特获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近期,基于合成生物学的微藻基产品研发生产商德默特获得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由红杉中国种子基金独投,唯真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资金将主要用于产品研发、生产线建设、团队组建等方面。德默特专注于微藻基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致力于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于微藻技术的解决方案。团队通过微藻合成生物学技术,改变功能脂质、蛋白质生物大分子的制造方式,从而达到替代传统石油化工、农业生产方式的效果,摆脱对后者的依赖。目前,德默特研发及生产的产品包括功能脂质(如类胡萝卜素、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和蛋白质等,主要应用于食品、膳食补充剂、化妆品和动物营养领域。
微生物基因改造服务商芝诺科技获超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2022年3月14日,微生物基因改造服务商北京芝诺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芝诺科技)宣布获得来自嘉程资本、中信资本旗下中信创投基金、明略科技联合创始人闫曌的天使轮融资,融资金额超千万元人民币。芝诺科技是一家成立于2021年的生物科技初创公司,致力于利用合成生物学、发酵工程技术,开发高附加值天然产物。该公司主要通过“CRSPR-Cas9”等新一代基因编辑技术,对大肠杆菌、酵母菌等底盘微生物进行基因定向改造,通过发酵、分离等工艺,对这些菌种的产物进行工业化放大。目前,公司主要产品方向包括母乳低聚糖(HMO)、以及新型微生物色素。
合成生物学企业态创生物获过亿美元A+轮融资
2022年3月14日,合成生物学企业态创生物宣布获得来自IDG资本、君联资本的A+轮融资,融资金额为过亿美元。态创生物是北京一家成立于2021年的合成生物初创公司,也是国内第一家在生物科技领域实现跨物质种类产业化、商业化落地的企业。该公司致力于利用生物合成技术的力量,将生物科技与生活相融合,实现某些菌株的强化,增强其增殖能力,提高繁衍密度,比以往传统菌株培育模式产生的目的蛋白表达量更大。发展迄今,已在生物能源、生物材料、医疗技术以及美容美肤等诸多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全链路合成生物研发商森瑞斯获近亿人民币A轮融资
2022年3月16日,全链路合成生物研发商森瑞斯宣布获得来自深创投、深圳高新投的A轮融资,融资金额为近亿人民币。森瑞斯是一家创立于2019年的合成生物公司,由罗小舟博士与合成生物产业化奠基人、美国工程院院士Jay D. Keasling共同成立,主要专注于合成生物技术研发及其在医药、化工、农业、消费品等诸多领域的创新应用。目前,该公司已实现多项合成生物生产工艺突破,完成了多个细分品类的底盘细胞构建,这为未来2年开发出近10款产品奠定了基础,产品可应用于美妆护肤、食品饮料、服装材料等领域。
04 产|业|之|声
楚雄州聚力打造植物蛋白产业基地
近日,楚雄州云南摩尔农庄植物蛋白产业园一期超级工厂建设项目正在加紧建设,预计年底可完成土建工程建设2023年可实现投产。该项目实施建设8万吨核桃综合利用,将突破传统工艺,可实现通过消耗8万吨核桃干果,产出4万吨核桃仁,进而产出1.5万吨低温冷榨核桃油、0.5万吨精炼核桃油、1.5万吨脱脂核桃蛋白粉、5000吨分离蛋白、1000吨蛋白肽,以科技创新进一步延伸核桃产业链。该项目是楚雄州打造植物蛋白产业基地迈出的第一步。由摩尔农庄公司发起设立“生态植物蛋白产业发展基金”,整合投资30亿元资金,围绕“3个产业生态+1个产业配套”的模式,着力打造云南省生态植物蛋白产业基地,加快构建特色突出、结构优化、绿色集约的现代化核桃深加工产业体系,把核桃产业打造成为支撑楚雄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产业,努力把楚雄州打造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全国植物蛋白产业基地。
拉丁美洲接受基因编辑使美洲成为农业创新全球领导者
基因作物在拉丁美洲引入的25年以来,该大陆一直是生物技术支持者与团体之间的战场,团体主要是由北美和欧洲的全球环境技术怀疑论者资助的农业活动家。在欧盟继续就基因编辑作物的监管状况进行辩论的同时,以哥伦比亚、阿根廷、巴西、智利、秘鲁、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哥斯达黎加等几个国家为代表的拉丁美洲地区已经建立了监管框架,将开放创新之门。由于基因编辑不涉及转基因过程,因此CRISPR作物现在被视为传统的监管目的,不再需要更多的监管。基因编辑创新不仅将通过保护生物多样性使美洲受益,而且将有助于巩固其作为最大和最重要的农业出口地区之一的作用。
英国议会批准基因编辑技术田间试验促进作物研究
近日,NIAB表示议会两院批准的一项法定文书将更容易促进由基因编辑等新基因技术生产植物的田间试验研究。2022年3月15日,该法定文书在上议院扫清了最后一道障碍,且已经获得下议院明确多数票的批准。NIAB 基因编辑研究的重点是帮助开发对化学杀虫剂和化肥的依赖较少的作物和农业系统,并减少农业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这些都是政治范围内广泛共享的重要目标,新的育种技术可以提供切实的解决方案。
往期链接
知耕快报 | 耐碱性嗜盐菌平台;新型基因编辑酶Cas9TX;Biolumic获1248万美元融资;可生物降解纳米颗粒保护作物
知耕快报 | CRISPR基因编辑工具CasX;基于植物的新冠疫苗;中科国生获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张锋团队胜诉CRISPR专利
知耕快报 | 酶促DNA合成技术;人造脂肪公司Yali Bio获39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海南设全国首个农业植物新品种审查协作中心
知耕快报 | 基因编辑技术LEAPER 2.0;拜耳新转基因棉花;Next Gen获1亿美元A轮融资;四川种业“十四五”规划出炉